请输入关键字
留言
联系电话:
留言:
请输入验证码:
“科技赋能中华美学”数字文创论坛顺利召开
2021.11.16


10月23日,科技赋能中华美学数字文创论坛在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梦岛办公区召开,推进科技赋能文化、新媒体数字文创产业发展升级。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向勇,抚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勇,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导演路红莉,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啸,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王双豪,艺术报记者金涛,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冯立,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姚之洁,汤显祖大剧院院长吴岚,北京国际广告传媒集团执行总裁石振弘等出席本届论坛。论坛由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宋亮主持。

来宾们首先观看了“沉浸式园林版《新临川四梦》”的演出。此剧作为“2021·第二届中国抚州数字文创季”活动板块之一,与本届“科技赋能中华美学”数字文创论坛交相呼应,共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传承与创新。

图片

来宾们观看演出《新临川四梦》

图片

陈勇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科技赋能中华美学”数字文创论坛举办的重要意义,认为此次论坛提供了多元化的艺术合作平台,促进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创作,促进抚州市的文化知名度与文创产品品质的提升,并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同时表达了他对科技赋能中华美学的期待。

图片

抚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勇致辞

张啸认为本次数字文创季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特别是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数字科技完美融合,使文化的魅力因数字科技的融入得到更加有力的彰显。

图片

部分参会嘉宾发言

金涛对数字文创提出建议,通过相关案例分享,与参会嘉宾共商“科技赋能数字文创”的推进措施及办法。

姚之洁指出科技赋能数字文创让现代科技更加具有泥土气息和文化内涵,本次活动为抚州的广大群众献上一场文化和科技的视觉盛宴,将为抚州的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赋能。

石振弘认为沉浸式旅游体验比较依赖于大都市消费市场,属于大都市消费导向性的业态模式。未来,剧本化+文旅将从景区、民宿、团游、博物馆、剧场等不同场景出发,构建新的文旅发展方向。剧本化目的地建设,需要艺术提供灵感,需要科技赋能呈现,需要混合多种产业需求进行高效资源配置,需要融合地方语境合理设置竞争门槛。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向勇发言

向勇在总结发言中提到,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的呈现方式主要有四个维度: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本地与全球、艺术与科技。这四个维度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的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沉浸式(涵盖感官层面、情感层面和精神层面等),二是场景式。抚州研究院的数字文创项目经过一年的孵化,从去年的《宋梦追卿记》到今年的《新临川四梦》,通过多种数智技术的应用,增加故事体验和多元故事之间的贯穿来增强其叙事性和故事性,也是中华美学基因库建设的部分成果。

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导演路红莉发言

最后,路红莉以《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为题开展主题讲座。路导认为在全媒体时代下推动传统文化传播,要有效利用用户众多的互联网平台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媒体账号,与用户互动,增强传播效果。她指出从科技的层面谈传统文化必须要科技赋能,融合创新,以优秀的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的有效加持,才能将节目的艺术审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旺盛的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最后路导提出在全媒体时代下要注重打造文化IP、文化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表达方式需要创新化和年轻化,传统文化才能实现走向世界化的大众传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