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留言
联系电话:
留言:
请输入验证码:
讲堂快讯 | 【北大抚州文化大讲堂第33期】年画的奥秘
2022.02.16

2月7日下午,由中共抚州市委宣传部、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主办的“北大抚州文化大讲堂”第三十三期在腾讯会议以线上直播课形式开讲,主题是《年画的奥秘》。

from clipboard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骆献跃受邀担任嘉宾导师。中国传统年画是流传于中国民间并为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值此新年之际,第三十三期文化大讲堂从中国年画的艺术特点、农民画具有中国年画的时代特征和新年画赏析三方面内容引领听众共同探索年画的奥秘。


from clipboard


年画——中华民族文化之“舌”


自夏商伊始,到秦皇汉武,再到唐宗宋祖、康乾盛世,中国五千年文化就像一条波涛起伏的长河,时代变迁,王朝更迭……“年画不仅是年节的艺术点缀,还是中国民间审美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国民间的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功能,在它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成之下,蕴含着强大的中国民间文化精神。”

from clipboard

             

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


骆献跃指出,“中国年画自唐宋以后开始风靡华夏大陆,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明清以后,中国年画的羽翼也渐渐丰满,形成了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为代表的年画百花苑,深受老百姓喜爱。而在形式语言的选取上,中国年画大多采用大红大绿的色彩,充满喜庆的气氛,造型上善用夸张的手法,艺术性极佳,其中的人物、动物等生动可爱,富有活力,体现了中国民间的艺术创造力。”

from clipboard


             河南朱仙镇年画/四川绵竹年画


农民画——时代特征的泼墨重笔


在详细解读中国年画的文化阐释与艺术风格后,骆献跃教授紧接着给大家讲述农民画赋能的时代力量。他强调,“中国农民画,在吸收中国民间年画传统的基础上,应扎根于时代,面向生活,在形式上吸收当代美术的多种表现方法,内容上通过对生活劳动场面的提炼升华,表达农民朋友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from clipboard

           曹金英 《采药姑娘》/缪惠新《乡情》


新时代以来,中宣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国家机构大力推广新年画活动,画家们积极投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各行各业涌现出的 曹春英、缪惠新、徐重芳和俞世祥歌颂时代精神的农民画家。中宣部文艺局等单位发起主办的“新生活  新风尚  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览”为新时代中国年画的新发展提出了创作方向。今天,中国年画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中国农村文化生活之中,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贡献着它们的文化力量。

from clipboard

           徐重芳《待潮》/ 俞世祥《又一个大网头》


“虎”画迎春——一千个画家的“哈姆雷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022年是农历寅虎年,骆献跃教授以虎年话年画创作活动为教案,带领大家一起鉴赏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画作。骆献跃教授指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只老虎,一百个画家就有一百幅老虎的形象。这些以虎为题材的年画风格各异、形态万千,每一幅作品都生动可爱,极具艺术魅力。

from clipboard

            朱国安《慈母虎娃》/李承芝《白虎的传说》


朱国安的《慈母虎娃》根据浙江舟山地处东海的海岛地区的风俗特点,作品中小孩的虎头帽预示对孩子平安的祈福,整个画面充满温馨的节日气氛;李承芝的《白虎的传说》以版画的形式创作年画作品,浓郁的色彩及图腾形式的构成,表达对新年辟邪、祈丰心愿;郑利民的《寅虎迎春》是一幅带有江南山区风俗的年画作品,作品之中的老虎除去了威严,给人以欢乐祥和的气氛;陕西安塞的陈海莉的《母子闹春》吸收了陕西安塞地区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造型夸张,又不失生动可爱……

from clipboard

         余海军《如虎添翼》/ 陈海莉 《母子闹春》


讲堂接近尾声,观众们纷纷表示从年画中感受到浓浓年味儿。北大抚州文化大讲堂祝愿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祝福每一位北大抚州文化大讲堂的听友虎年大吉!新的一年,生龙活虎、虎虎生威、如虎添翼,一起赴美好,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