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主会场
北大分会场
本届研讨会由江西省抚州市委书记夏文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大抚州创新研究院院长彭锋,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致辞,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会长、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做主旨发言。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北京大学基地副主任陈均,南昌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江马益,上海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周锡山,江西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苏子裕,中共抚州市委秘书长刘俊福,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执行院长杨玉娟等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由抚州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郭新春主持。
PART 01
抚州市委书记 夏文勇
夏文勇首先代表主办方在抚州会场致辞。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等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汤翁故里,传承历史文脉、光大临川文化的光荣使命一刻也不能懈怠。我们坚持以活动为媒、学术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本,在学习先贤、致敬经典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文化血脉,萃取思想精华,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作出抚州贡献。各位专家学者集中交流展示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同为弘扬汤显祖戏剧文化建言献策,必将为汤显祖戏剧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起到强力推动作用。我们将以此次研讨会为纽带,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汤显祖戏剧文化研究,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大抚州创新研究院院长 彭锋
彭锋代表主办方在北京大学分会场致辞。他提到: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从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到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文明沟通民心、以文明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路更加清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也是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本次汤显祖学术研讨会,由众多校地合作联合发起,是传统文化从传播到传承,再到更进一步传播的良性循环之举措。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王馗
王馗代表主办方线上致辞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许多领域中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彰显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十年中已经形成的新的生态空间。特别是在报告中所强调的六个必须坚持,如果对照包括中国戏曲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形成、发展和传承创造的历史,就可以看得到,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也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成为新时代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国(抚州)汤显祖学术研讨会以及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的活动,正是新时代以来充分地绵延并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传播能力,向世界展现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声音的良好示范。汤显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借助汤显祖的文化艺术和学术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开拓出新局面,创造出新辉煌。
PART 02
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会长、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 周育德
周育德为本次研讨会做主旨发言:这次研讨会的三个议题非常好,汤显祖学术研究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国学者来说,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对比研究,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学术基础,在比较研究中,也更加凸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他表示,抚州是一个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名人辈出的城市,近年来,抚州将汤显祖作为文化发展的抓手,以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等一系列活动为契机,将《临川四梦》送进校园,让《临川四梦》可以得到更好地传播。他认为,抚州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擦亮汤显祖品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汤显祖戏剧文化走进群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汤显祖文化散发更耀眼的光芒。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向勇
向勇做了题为《汤显祖生命美学与抚州活力之城建设》主旨发言。他指出,临川文化是抚州活力之城建设的精神根脉和动力源泉。汤显祖是“文化之邦”、临川文化孕育出来的杰出人物,是“才子之乡”抚州历史名人的卓越代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汤显祖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守正创新,创意转化,为抚州活力之城的建设提供价值启示、精神滋养和资源依托。我们要深入把握汤显祖文化精神的时代价值,提炼汤显祖文化符号的价值共识和精神标识,推动抚州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临川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抚州活力之城建设,让“有梦有戏”的抚州早日实现“争先创优、奋力赶超”的发展目标。
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廖可斌
廖可斌围绕《对<临川四梦>的经典性的一点思考》展开主旨发言:《临川四梦》,特别是其中的《牡丹亭》,是中国文学的经典,或者说是中国文学中一流的经典,经典中的经典,这毋庸置疑,也毋庸赘言。但《临川四梦》的经典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即它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特点和价值是什么,则有待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不断地进行解读。经典就像宝石,它可能有多个棱面,每个棱面都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和自己不同年龄段、不同境遇下的生活感受,可以对经典的意义和价值做出不同的解读,就好像揭示和展现宝石的不同棱面,这有助于我们更完整、深刻地认识经典的价值,并从中获得丰盈的启发。
PART 03
汤显祖学术研究数字平台启动仪式
本届汤显祖研讨会亮点频出,会议启动“汤显祖学术研究数字平台”。数字平台的打造与试用,拓展了汤学研究的领域,平台建设,既为汤学专家以及研究者查勘资料提供便捷,又为向世界宣传汤显祖文化打开一扇窗,数字平台的打造意义深远,将有效加快汤学研究迈向数字化时代的步伐。
研讨会推出“汤显祖学术论著评奖活动”讨论。将推动汤学研究持续繁荣发展,更好地擦亮汤显祖文化品牌。
此次学术研讨会成果十分丰硕。各地专家学者共向研讨会发来最新汤学研究论文50多篇,已汇编成册,总字数达到70余万字。会后,将对该批论文精心分类推出,择优成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