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会
2021.12.12
线上会议
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
01
动 态 回 顾
12月12日,在北京大学和中共抚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由中共抚州市委宣传部、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联合主办的“2021临川文化与城市品牌学术研讨会”在云端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临川文化与传承创新”和“城市更新与融合发展”展开研讨,通过对临川文化、城市品牌等相关问题的研讨,提炼临川文化的价值内涵和城市品牌融合的精髓,推动高校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更好赋能城市发展。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中共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鑫为研讨会致辞。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文广新旅局、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林业局、市统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乡村振兴局、市大数据中心、市文旅投公司、文昌里管委会以及2区9县宣传部的相关负责同志,十个课题组的负责人参加本次研讨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北大抚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向勇担任此次探讨会点评嘉宾。本次会议由北大抚州研究院学术研究部主任芦秋婉主持。
参会嘉宾合影
02
嘉 宾 致 辞
孙鑫代表中共抚州市委、抚州市人民政府向为抚州文化发展建言献策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介绍了抚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他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围绕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抚州市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落地实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他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是推动抚州市文化建设走出去坚实的一步,也会对抚州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相信在抚州市各部门负责人与各领域专家学者的精诚合作下,将进一步推动临川文化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描绘新时代临川文化的新画卷。
彭锋在致辞视频中提到,北大抚州研究院的建立是校地合作的创新之举,也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落地转化的新探索。高校的理论研究如何更好转化为社会的实际贡献,需要不断的探寻经验。人文类机构的研究更加侧重基础性,表面看起来可能跟GDP没有直接关联,但后期发生效力时的品牌效益,将带来长远的收益。
他同时指出,为推进2021年度研究课题的工作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推动抚州文化全方位振兴,研究院经过公开征集、政府提报、内部策划等流程,最终确立了十项与抚州切实相关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议题进行应用对策研究,为抚州市委、市政府提供咨政服务。研究院希望通过扎实的基础研究,摸清抚州的文脉资源,探寻抚州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与突破口,把研究成果与抚州的文化生态衔接好,把抚州城市品牌推广出去,让抚州形象更有含金量。
03
内 容 分 享
十位课题组专家围绕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主题演讲:临川文化精神内涵和城市文化品牌推广研究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科研外事办公室主任杨玉娟代该课题负责人彭锋进行了演讲。她提到,该课题主要是在深入挖掘临川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以临川文化精神内涵为抓手,寻找临川文化与品牌建设推广的结合点。她主要从城市文化精神,临川城市文化内涵和抚州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策略的整体规划三个方面分享了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未来规划。
主题演讲:抚州市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新融合发展关键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的演讲主要围绕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阐述数字经济对抚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他指出,以数字经济促进抚州市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抚州市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前沿化和规模化效率。第二部分提出抚州市数字经济文化产业文化中目前的存在问题,比如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程度不够,挖掘利用不足。整体开发层次较低,数字化程度不足等现状。第三部分重点分享了一些先进城市文化产业数字化改革的做法和经验。第四部分针对抚州加快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主题演讲: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凝练研究——以建昌帮为例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传艺博文旅(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蕾表示课题组前后历时半年时间,结合抚州市建昌帮中医药文化的具体情况,采用开放的“三线三面”网格式研究方法,在认真开展古籍挖掘整理、现代期刊检索基础上,通过对其他行业和城市精神的借鉴,以及面向行业管理部门、中医药科研院校及老字号企业单位、社会大众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多次函询、论证,最终提出了“医道自然、精诚仁和”的8字释义。她强调,“医道自然,精诚仁和”体现了中医医道医技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是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精神所在。
主题演讲:新时代白舍窑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以抚州为例
石河子大学教授吴新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前沿话题为铺垫,循序渐进地展开了他的演讲。他重点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思路,梳理了白舍窑瓷器制作技艺的传承现状和问题。他针对白舍窑瓷器制作技艺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比如可以通过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培训提升、加强宣传等方式挖掘和扩大白舍窑瓷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制定一套完善的工艺流程标准等。
主题演讲:抚州文化IP图谱研究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科研外事办公室主任杨玉娟的演讲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是论述如何运用数字人文技术“保存-保护-展示-传承”抚州文化。二是提出抚州可以构建历史文化数据平台的建议,其中详细论证了抚州历史文化数据中心构建的基础,也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三是探讨历史文化数据知识图谱可视化的展示路径,具体包括抚州历史文化数据知识图谱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和知识图谱技术与行业应用结合两方面的内容。四是分析文化IP图谱视域下的抚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与升级策略。
主题演讲:人才战略视角下的抚州高质量发展综合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系主任张相林在演讲中提出了抚州在人才战略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相应地提出了改进建议。比如抚州要分析新时期重点人才战略地图和重点任务,同时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组织人才政策需求、人才集聚和流失因素调查,找准政策痛点,以及要做好重点人才盘点、人才识别和人才评价,建好抚州人才库等工作。
抚州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谢爱隆与张相林进行了线上交流探讨。他认为张老师所提出的部分想法与建议,契合了抚州市目前在人才方面所作的战略规划,希望在未来可以与张老师有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主题演讲:抚州市生态系统碳汇潜力核算及提升途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双成在演讲中分享了课题组的研究思路,探讨了生态碳汇的核算与提升途径,分析了生态碳汇的市场交易情况,最后对抚州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立实时高精度生态碳汇监测核查平台,积极开发区域生态碳汇产品和项目,强化生态治理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等三点建议。
主题演讲:乡村振兴背景下黎川油画的创意转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翁剑青在发言中首先梳理了黎川油画近40年的外来演化过程及产业化历史,并对黎川油画的转型升级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保证黎川油画产品的延展与开拓。二是要把产业培养与培育地方艺术文化、培训当地专业人才和吸引外来人才相结合,培养和发掘油画市场及消费人群。三是要强化黎川油画的学术研究与推广。四是在黎川油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上,完善机制并提供好保障。五是要对黎川油画运营方式和策略进行转型。
主题演讲:乡村振兴背景下抚州文旅消费需求潜力研究
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小鹿指出该课题是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以抚州市推动碳中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在定量和定性分析基础上,基于旅游者消费结构,从需求侧研究抚州市区域文旅消费需求潜力,充分挖掘抚州特有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禀赋,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能,实现文旅消费的需求与供给有机结合,进而提出抚州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路径,推动抚州市乡村振兴、经济结构调整、碳中和示范区等战略顺利实施。
主题演讲:红色标语体系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媒介传播策略研究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祝帅在演讲中分享了该课题的研究思路。他指出该课题旨在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红色标语”的传播现象进行双重考察。在时间维度层面,将深入考察“红色标语”的传播发展历史,努力纳入更多其他标语形式和史料,以历史研究的方法,对“红色标语”的传播体系和基本史实作全面的分期论述和梳理,以践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在空间维度层面,该课题将重点考察线上、线下两大空间。线上以“互联网媒介中的红色标语”为研究对象,线下以抚州红色景点为研究对象,结合内容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当下“红色标语”的传播策略作批判性反思,以践行理论与实践统一。
课题点评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北大抚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向勇
向勇对每位嘉宾的报告进行点评,并对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他代表北大抚州研究院对此次参会的领导和课题组的专家表示感谢,同时也对后续研究提出了一点希冀。希望专家的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既让抚州的文化资源、文化价值在全国展现,让社会看到抚州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同时也要兼顾抚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抚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