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与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智库丛书出版座谈会在北大燕南园51号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协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常务副院长向勇,华文出版社社长宋志军,华文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部副主任杨艳丽、营销编辑王伊,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承担“2020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课题研究”的专家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院长助理杨玉娟博士主持。
向勇副院长代表北大抚州研究院对华文出版社领导及课题组专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回顾了他所熟悉的北京大学多位学者在华文出版社出版专著的经历,认为华文出版社具有鲜明的“华文”出版品牌,是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机构,一直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多年来保持着“写作者”与“出版人”之间美好的出版友谊。他指出,通过北大抚州研究院与华文出版社的战略合作,组织全国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的知名学者共同参与,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传播和学术出版的品牌打造,共同搭建“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智库”的学术阵地,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学术创新与知识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向勇副院长认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是符合发展潮流的时代命题。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都离不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时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北京大学与抚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立足抚州辐射全国,展开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与文创实践,对于人文学科而言,具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探索意义。一般而言,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史料、文献、器物与哲理式的体悟展开研究,对于社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思想的力量、人文的力量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人们素养的提升去影响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发挥人文学科推动社会进步的“隐性”价值。北大抚州研究院的设立,坚持立足乡土深处和实践一线前沿,不仅发挥学术研究的平台作用,同时也要扮演项目孵化的基地效益,创新了人文学科开展社会服务的机制与模式。
向勇副院长认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原则。传统即创新,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语境下,我们要重新审视“原真性”的适用范围和成立条件,既要“守正”,又要“创新”。要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手段、新的审美标准,对于传统文化重新加以审视、调适、改造和创化,不断培养文化新业态。要推动中华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化,要面向世界市场讲好中国故事,要更多地借助高新技术的手段,利用文化金融、文化产权和文化贸易的新型形式,不断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创新,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北大抚州研究院的创建使命是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优秀文化,拓展国际视野,推动改革创新,促进伟大复兴,立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学术研究和智库研究,创设更大的学术网络平台,更好地整合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的深度参与,助推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向勇副院长认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体现了新发展阶段中国性的伟大追求。新发展阶段是新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千年梦想之后的新愿景。新发展阶段是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是对“中国特色”的立场捍卫。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独立自主地迈向人类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并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了“中国性”“未来性”与“现代性”的高度融合。在这里,“中国特色”就是“中国性”,就是要在人类发展的宏大征程中不断提炼、总结和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方略”。因此,北大抚州研究院与华文出版社的战略合作充满历史感和使命感。华文出版社专注“中华文化”的主题出版,坚持“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中华文化出版视野。相信北大抚州研究院与华文出版社在战略合作框架的指导下,各自发挥资源优势,精诚合作,创新模式,培育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高品质的学术作品,开发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高内涵的版权价值,发展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高质量的内容产业。
宋志军社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智库丛书”的出版将在全国出版界发挥引领价值和示范意义。他认为,智库丛书将是全国顶级的学术机构、文化资源深厚的地方政府与专注华文出版的图书机构三方合作共创的重大成果。这种合作共创,为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值得珍视的发展思路和实践途径。当学术研究走出象牙塔殿堂,与生动鲜活的现实相结合,会更加彰显其学术的价值和知识的力量;当各地政府在谋划发展时,自觉地植根于本地历史和文化资源,虚心问计于学者,让“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从理想的口号变成现实的运动。只有如此,我们的社会发展才有根有源,才有个性和灵魂,才能避免同质化发展、发展性破坏的“现代化悲剧”的发生。
宋志军社长特别谈到华文出版社党总支与中央统战部旧址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村共建的文化故事。他对北大抚州研究院主动对接现实、推动实践发展的行动表示由衷的钦佩,并坚信这种付出一定会结出硕果。他指出,华文出版社高度重视“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智库丛书”的出版,将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接北大抚州研究院的工作团队,积极申请国家有关部委的基金支持,把控智库丛书的选题策划、初稿征集、编辑校对、装帧设计和宣发推广等各个出版环节,严把质量关,打造图书精品。他希望华文出版社与北大抚州研究院一起在全国各地推广“MOOK与城市”的出版品牌,以图书介入的形式发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他相信,只要华文和北大努力精进、持之以恒,双方合作的前景广阔,必将结出硕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刘毅、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学研究院副教授唐璐璐、腾讯公众号文化产业评论主理人朱嘉、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讲师白晓晴、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学术研究部主任芦秋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尹琨、光明日报社记者刘彬和央视频编辑邓冉冉等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在出版座谈会上围绕智库丛书出版的选题策划、内容定位、品牌推广等内容了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关专家就承担的课题进展进行介绍。与会人员都表达了对智库丛书出版的高度关注与殷切期待。